查看原文
其他

“四个重大明确宣示”的重大意义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事关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在新征程上必须明确宣示的四个重大问题从何而来、由何而定、如何坚持,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汇聚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受阅部队。新华社发 申宏 摄(求是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标识方向,方向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主题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到党的十六大强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四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新征程上,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才能把全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今年,我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图为2022年7月17日拍摄的浙江省交通集团杭甬复线(杭绍甬高速公路)宁波一期项目滨海互通施工现场。人民图片 姚峰 摄(求是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一面旗帜,指引方向;一条道路,通向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现实国情,这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走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准确的认识,在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中有过失误、走过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摒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单一的分配制度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些做法,又牢牢坚守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在方向、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把事业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处处绿意盎然,碧水青山吸引游人前来游玩。图为2022年8月9日,游客在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新华网)

发扬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当代中国人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的力量源泉,为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越是长期执政,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越容易因胜利而骄傲、因成就而懈怠、因困难而退缩。
对于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精神懈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保持着高度清醒的洞察力,指出“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告诫全党“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加强党性修养”,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保持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穿越时空、薪火相传。
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遭遇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昂斗志,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勇气,使革命精神成为破除一切桎梏、实现赓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2年8月10日12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D09星、云遥一号04-08星等16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 郑斌 摄(新华网)
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我国发展战略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由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战略目标构成的。第一阶段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阶段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阶段则是在上述基础上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继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还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则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兑现了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就一定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更大辉煌。

作者: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雷引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22年8月8日,原标题“党在新征程上的四个重大明确宣示”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求是网、新华网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